 |
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实验室于2017年1-12月份期间,检测了来自全国各地一共25824份猪血清样品的伪狂犬野毒抗体,其中7727份阳性,即野毒抗体阳性率为29.9%,说明猪场感染伪狂犬野毒的情况比较普遍。然而,在来自全国各地的424份病料样品(含血清)当中,竟然没有检测到伪狂犬野毒病原。以下为检测情况详细介绍:
采用IDEXX PRV gE-ELISA试剂盒检测猪血清中的伪狂犬野毒抗体,2017年度1-12月份的野毒抗体阳性率见表1和图1,月阳性率最高为48.5%,最低为16.3%,月阳性率高低与月份关系不大。
另外,近三年来(2015年-2017年)的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.4%、34.2%、29.9%(见表2),显示似乎稍微有点下降趋势,毕竟不少猪场已经重视并开展了伪狂犬野毒净化工作。
目前,不少猪场进行伪狂犬野毒净化工作。一般认为,野毒抗体阳性率高于80%,显示净化工作难度较大,路途相对比较漫长;而低于20%,则表示相对容易实现净化。在2017年1-12月份检测的猪场当中,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率高于80%的猪场数量及所占比例,低于20%的猪场数量及所占比例(见表3和图2)。
参照GB/T 18641-2002 伪狂犬病诊断技术,以及从NCBI下载近年来流行的伪狂犬野毒的基因(组)序列,分别针对伪狂犬病毒gD和g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,对全国各地猪场病料中的伪狂犬野毒进行PCR检测。针对gD基因的引物为:P1:5’-CAG GAG GAC GAG CTG GGG CT-3’,P2:5’-GTC CAC GCC CCG CTT GAA GCT-3’,扩增gD基因中434~651碱基对(bp)之间217bp基因片段。2017年1-12月份的伪狂犬野毒病原PCR阳性率见表4。
结合抗体和病原检测结果来看,高野毒抗体阳性率与零野毒病原阳性率相悖,但实际存在,毕竟野毒抗体阳性不完全意味着感染了野毒。
由于伪狂犬病毒的组织嗜性,偏爱三叉神经节和扁桃体,引起“灶性坏死”,往往在高密度的免疫和高水平的中和抗体的双重夹击下,被封锁在三叉神经节内无法排毒散毒,因此不容易被检测出来。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698-2010 伪狂犬病检疫技术规范里面也提到扁桃体,脑(三叉神经节、嗅球)是分离病毒的首选样本,但实际临床采样,往往只采了有白点的肝脏,出血坏死的脾脏,淤血炎症的肺脏,而没有扁桃体和脑等,往往难以检测到野毒病原。尽管伪狂犬野毒难检测出来,但从阳性病料中分离到病毒却容易得多,这刚好和蓝耳病野毒容易检测却难以分离相反。
|
|
 |
|
|
 |
 |
 |